龙形山异闻传说

  龙形山主峰座落在衡山县新桥镇福金村,龙形山平地突兀,起势百余丈,山脉雄踞衡山、双峰和湘潭三县交界。涓水绕龙形山山脚九曲蜿蜒经易俗河入湘江,汇洞庭湖。龙形山多黄土,少石,山势陡峻,山路狭窄。山上树木终年郁郁葱葱,四季山花飘香野果累累,是鸟类和野生动物的天堂。

  俯视龙形山,他就象一只张牙舞爪的苍龙,威武豪强,腾云驾雾,一飞冲天。龙头雄踞龙形山主峰,面向东方;龙身于湘潭和双峰两县交界处蛰伏蜿蜒西行;龙爪虬劲紧攥若隐若现,据说一爪隐于湘潭县韶峰之畔,另一爪曲于双丰县白玉堂之前;龙尾千钧横扫双峰县黄巢山,生龙活虎,气势磅礴,几欲腾空而翔!龙形山异闻传说很多,请听笔者一一道来。

  (一)天池“两怪”

  龙形山主峰高耸入云霄,峰顶似一顶官帽,又象高峨的龙首。距山顶百余步时,陡峭的山势骤然平缓,一块平坦的草坪就在脚下,可容纳百余人。草坪外侧是一道马鞍形矮山,天造地设庇护草坪上的生灵免坠山崖。

  穿过草坪向上爬山四五十步,进入眼帘的是一口百余平方水面的小水塘。水塘周围和水里分别生长着茂盛的高笋、菖莆、兰草,丝草、泉水草等水生植物。周边时常开着一些无名的小花。如果是夏天,水面还会漂浮着些许水葫芦,经常可见鱼儿戏水的涟漪,水塘不深,塘水清澈见底,塘边的灌木丛中有时会潜伏着一个穿着迷彩服的战士——翠鸟,它会猛然象离弦的箭一样射向水面,只听见“嚓”一声,长长的嘴巴上沾着水珠闪着银光,又象箭一样冲向远方,倏忽不见踪影。翠鸟也常常空手而归。

  水塘浑然天成,看不出半点人为修饰的痕迹。有人解释说是因为龙形山山顶有泉水,古时候看牛人常在山顶放牧,牛在泉眼处饮水戏水,长此以往而成。也有人说这水塘是龙口,又因为处于山顶,认为离天很近,又被叫作“天池”。

( 山顶天池,现在被破坏,水已干涸)

 

  天池有“两怪”。第一怪是天池里的水大雨不溢,大旱不涸。大雨不溢说的就是不管老天爷下多么大的暴雨,池水水面虽会上升,但绝不会大水漫岸。大旱不涸就是虽历经多年,从未有人见过天池自然干涸。任凭天气干旱,池水水位虽然会有所下降,但绝不至于干枯见底。池底山泉常年淌水,一年四季流量稳定。泉水从哪里来的,没有人能解说清楚。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但是天池接近龙形山峰顶,四周山峰又都比龙形山低很多。难道水真的可以往高处流?

  2015年夏季衡山县大旱,山脚的涓水河断流,河床开裂,而高高在上的龙形山天池内仍然波光粼粼。怎么会形成这样的离奇的自然奇观呢?

  传说大雨不溢是因为天池正处龙口,龙王吞江倒海,小小雨水当然填不满龙口;大旱不涸是不管怎么样干旱,龙王不可能亏了自己,养喉咙保命水会留的。传说中的解释虽然荒唐,但搞笑有味,一笑置之。古时人们囿于科技水平和认知能力,也只能这么敷衍忽悠!

  第二怪就是天池内的鱼是从哪里来的?天池水四季常有,一汪清水滋润着一方水土。对生活在水中的生灵来说,水尤其重要。天池虽处山顶,水中鱼、虾、鳖、蟹、泥鳅、鳝鱼、螺、蚌等应有尽有,平地池塘里有的,天池也从不稀缺。

  天池里有鱼是实,有一年怀着好奇探究心理,我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爬到峰顶,的确看到灌木中的翠鸟(当地叫啄鱼鸟),同时我捡了块片石丢进不深的池水中,在石头入水的那一刻,明显看到鱼儿惊惶逃命时划水留下的痕迹。向导告诉我,上世纪有一年天气大旱,平地好多泉眼都干涸了。村民设法把天池的山泉水引到各家各户,由于用水量大,持续干旱时间长,天池最后也抵挡不住见了底,这也只是人为仅有的一年。当年在天池里抓到鱼,泥鳅和黄鳝等。有村民惋惜猜测天池里以后彻底不会有鱼了。结果出乎所料,到了第二年有人仍然在天池抓到了鱼。天池里鱼的从哪儿来的被传得神乎其神。有的说这里的鱼会飞,飞来的;有的说风吹来的;有的说是有人偷偷放生的;有的说鱼沿着山泉溯水而来的……各种说法都有,谁也无法说服对方,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二)“五碗扣肉”的来历

  从天池往上,山势愈发陡峻,黄土渐少,小石头渐多。沿着一条碎石小路拽着路旁低矮灌木往上攀登大约二三十步,就来到了一个开阔的平台上。平台弯如月亮,长约二、三十米左右,面阔十米。再上去十几步就是浑圆的龙形山峰顶。峰顶没有树,覆盖着一层小碎石,长满齐腰深司毛草和蕨类植物,还有一些不知名的矮灌木和荆棘。整个俨然象一顶明代的官帽。

 (五碗扣肉)

 

  平台四周用红砂岩条石和块石进行了精心护砌,空地上后人用三沙泥(石灰、沙、黄土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拌匀,干后能历经千年)进行了硬化抹平。平台中央是五个垄起椭圆形用红砂岩石精心护砌拱券型半人高的石墓,整个垒砌用糯米饭勾缝。红砂岩石因时间久远,自然风化,黑里透着红,远处看就象五碗翻扣的扣肉,这就是赫赫有名的“五碗扣肉”。左边三碗,右边两碗,中间用石墙隔开。“五碗扣肉”实际是五个坟头,据说唐氏先祖葬在这里。

( 山顶俯视)

 

  峰顶眺望,视野开阔,万山俯首,空气清新,一种极目楚天舒、一览众山小感觉油然而生。如果天气晴朗,前方可看到清晰秀丽的祝融峰,向北可依稀看到缥缈的湘江,近可以看到蜿蜒环山流淌的涓水河。匆成几句:龙形山上彩云飘,山青水秀百业兴。近观南岳秀祝融,极目楚天缈洞庭!

  (三)峰顶无积雪 池水不结冰

  龙形山第三怪就是峰顶冬季无积雪,池水不结冰。古时候龙形山渺无人烟,人迹罕至,唐氏先祖在明代中期由江西迁至此附近,发展至第三、四代时,唐氏先祖中有叔侄两人喜欢打猎,某年冬天天寒地冻,大雪纷飞,正是打猎好时候,两人结伴外出打猎,追踪猎物气喘吁吁到达顶峰。猎物逃到现称五碗扣肉之地时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再无所寻。坐下歇息,抬头猛然发现此地与众不同,大地白雪皑皑,唯独歇息之处无积雪,雪花落地即融。虽处高山之巅,无寒风呼啸、冷凛彻骨之感,倍觉温暖。

  又见峰顶的小水塘里热气腾腾,塘里水草生机勃发。据说两叔侄俩略通风水地理,认定此处必是块风水宝地。

  龙形山峰顶海拔较高,冬季山顶气温当然比较低,但此处的确特异。就在今天,周边老人证实当其它山顶白雪皑皑时,唯独龙形山峰顶无任何积雪,池水从不结冰。

  传言这里是风水宝地、藏风聚气,地形生气旺盛可以化雪云云。我牵强附会揣测,池水不结冰是因为池底有山泉涌水,山泉水恒温,难以结冰。至于山泉水从哪来?龙形山峰顶地势比周围要高很多,水不可能往高处流,唯独只有说明龙形山山体有上行裂隙,深层地下水遇地热受压沿裂隙上涌而成。又因水塘位于峰顶东面,北面和西面有靠山,起屏障作用,阻挡了冬季从北方和西方吹来的寒风,又有恒温山泉水补充热量。

 

  (四)周边山名之谜

  唐氏先祖叔侄俩因追踪猎物误打误撞发现了龙形山奇异的自然环境,作为风水宝地,先后有五位先贤终归葬于峰顶的五碗扣肉之下。

  传龙形山风水极佳,是龙兴之地,插葬后三代内必出真龙天子。翻阅唐氏族谱证实仅只是传言。龙形山附近湘潭韶山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之主伟人毛泽东、在双丰县白玉堂诞生了晚清重臣曾国藩。龙形山脚就是巾帼英雄、一代女魂唐群英故居。

  治坪唐氏历经几百年发展,并未出现举足轻重之名流。何因也?当地有人传说唐氏先祖虽粗通风水,未必真精通,祖先并未葬入真穴。假如葬了真穴,山顶泉水必然枯绝。现在山顶泉水四季常流就是明证。

  传说二:龙形山正是龙兴之地,因为山高路远,地方偏僻,当朝皇帝害怕民间窃占,危极万年江山,特意采纳风水术士建议,用命名破地法破坏龙形山风水。皇帝下诏用箭冲、刑冲、炉冲、链山等等把龙形山周围地方命名。把真龙变成了笼中之龙——囚龙,炼狱之龙。让其中箭伤、链锁、炉烤、受刑罚。在地名用名十分考究的古代,用箭、刑、链、炉等这些词汇或者取其谐音命名,饱含深意,谁能读懂,恐怕还值得深究。

  人之龙凤非风水而定,需要历史机遇和若干代拳拳努力不懈,今天更勿妄信风水传说。

(山脚)

  后 记

  关于龙形山传闻很多,惟恐散佚,根据上上辈老人在世时聊天口授相传整理记录,因时间久远,当时年少不懂事,疏漏和添加些许有,望海涵!特别是关于一些传言故事,现在听来不着边际,荒谬可笑,其目的只是为了还原历史痕迹,在当时生产力和科技水平不高的前提下,人民认识自然能力有限,应情有可原。如古时候靠坐轿、骑马和走路交通,现代有小车、公交、飞机等交通,到将来可能是更新式、信息化现代化交通,正如现在我们不可耻笑古人,以后的人更不能耻笑我们今天。

  新桥镇党政领导主政地方,重视地域特色文化,号召抢救性传承记录地方文化历史。于是便有此龙形山系列。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移动政务 部门电话

主办:中共衡山县委、衡山县人大、衡山县政府、衡山县政协 承办:衡山县电子政务管理办公室

政府服务热线:12345,0734-5824101 党政门户网站联系电话:0734-5829259 信息报送、纠错联系QQ:1988776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05000855号 网站标识码:4304230002 湘公网安备 43042302600003